Bet360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冠疫情影响下,引燃临床病原微生物诊断百亿市场

2021-04-21 15:59:43 webadmin 328

图片关键词

文丨梧桐树资本

随着2020新发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病原微生物被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起来。

从投资角度看,病原微生物诊断赛道市场足够大、规模过百亿且市场格局远未形成;发展潜力巨大,新发、再发、未知微生物感染现状严峻;并且在新冠影响下,从政府端、医院临床端、产业端到普通百姓,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认知和重视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新发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病原微生物诊断成为行业风口

2002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的出现及迅速蔓延,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的横行肆虐,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对临床上病原微生物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 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不断发展,质谱、PCR、测序等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操作简便性、检测时间、可检测的微生物数量、灵敏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据相关文献报道,受限于传统诊断技术和方法,30%-50%的肺炎、60%-80%的脑炎脑膜炎、超40%的败血症等疾病还不能诊断出致病原因。而二代测序、数字PCR、单分子测序、分子诊断POCT、质谱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临床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疫情影响下微生物检测迎来巨大投资机会

我国自 2012 年以来,国家出台众多政策限制对抗生素的使用,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凸显。中国临床微生物相关科室建设和人员的配置正在逐步完善,诊断量的大幅提升;新冠影响下,从政府端、医院临床端、产业端到普通百姓,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认知和重视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病原微生物诊断领域没有绝对的龙头,上市公司安图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万泰生物、达安基因、硕世生物等,或是只有部分微生物诊断业务,或是只有新冠检测产品业务,市场格局比较分散,对于一些在某类病原微生物诊断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或是微生物诊断产品线和技术储备丰富、或是在新技术平台上占据技术领先优势的项目,将成为病原微生物诊断赛道的优质投资标的。

01病原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微生物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旺盛、繁殖迅速,适应力强、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疾病的,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很少的一部分微生物具有致病性。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图片关键词

(二)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感染: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的抵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导致机体产生临床症状、体征或生理功能异常。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称为传染性疾病。

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数量等不同,可以出现以下结局:病原清除、隐形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病原携带。

外源性感染:指由一般健康人体不携带的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正常的人体组织,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此类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痢疾志贺菌、甲乙丙肝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内源性感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原来正常寄居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可能侵入人体其他易感部位造成的感染。

此类病原微生物通常成为条件致病菌,包括环境中通常不致病的细菌、人类正常菌群的异位和人类正常菌群的失调。如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杀灭大量正常菌群,耐药的致病菌和低致病度的病原菌大量繁殖生长,会造成菌群失调。肠道上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呼吸道会引起肺炎、转移到尿道会引起尿路感染,口腔中的甲型链球菌进入血液会引起菌血症。

还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身体的系统、感染环境来源等进行如下分类:

图片关键词

(三)常见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图片关键词

02病原微生物感染现状

(一)传统感染负担下降,新发感染威胁增强

20世纪以来,由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广泛使用,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全球感染性疾病负担大幅下降。尽管如此,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传统感染性疾病造成的较重的疾病负担外,近半个世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人口快速流动、人口结构转型和老龄化以及现代医疗实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新发感染性疾病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与 2005 年相比,2015 年全球多种重要感染性疾病死亡数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疟疾、感染性腹泻、破伤风、麻疹、肝炎等疾病死亡数分别下降37.4%、20.8%、47.5%、75%、14%。在我国,1990 年感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 12%,2013 年该比例降至 4% 左右。

新发感染性疾病是指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或是发病水平迅速上升或流行地区快速扩大的已知感染性疾病,包括新出现的病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新诊断为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的已知疾病、再发感染性疾病、新出现的耐药病原体所致疾病。既往数十年,全球新发感染性疾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源自于野生动物(72%),其中 60% 为人畜共患病。(资料来源:感染性疾病流行现状、防控挑战与应对,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图片关键词

(二)传染病感染现状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新发传染病,又一次让人们认识到了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的恐怖性。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甚至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交往日趋频繁,新发传染病也时常发生.

其流行具有以下特点:病原体种类繁杂,以病毒感染居多,且多为自然疫源性、虫媒性疾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疾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感染方式复杂多变、流行趋势预测难度大;对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其中30多种已出现在我国。

图片关键词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饱受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虽然,随着医疗水平和防疫手段的大幅提升,很多昔日令人闻风色变的传染病,如天花、小儿麻痹症,都已被彻底消灭,但人类与这些微小的病原体的斗争,将会长期的进行下去。

图片关键词

我国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39种。

图片关键词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图片关键词

(资料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

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肠道传染病发病150,752例,死亡27人;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890,614例,死亡2,999人;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79,642例,死亡360人;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951,265例,死亡21,590人。

03临床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一)行业概述

微生物诊断是指从病人的痰、尿、血液、穿刺液(胸腹水、关节液、心包液)、脑脊液、化脓及创伤口等处获取原液,通过培养、免疫、分子、质谱等实验室技术,鉴定菌种,最终确定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药敏试验)的一整套流程。

图片关键词

我国微生物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微生物检测始于 1884 年,如革兰、Koch 等发明的染色方法,此时的检测方法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到 1960 年开始,自动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开始盛行,人们开始进行细菌鉴定、细菌药敏试验等,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有大幅度提高。到了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质谱、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兴起大大的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成为了我国微生物检测新的发展方向。

图片关键词

图:微生物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

(资料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

(二)市场规模

全球市场来看,2017年全球微生物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为161.6亿美元,增速为4.75%,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而中国 2017 年的市场规模仅为 14 亿美元左右,增速为 4.59%。目前,由于多年以来整个行业滞后的发展状态,增速明显低于国外。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增速将会有较快的增长。

图片关键词

从细分领域来看,全球微生物诊断细分市场传统微生物诊断的培养、鉴定、药敏和相关仪器的占比明显高于国内。主要原因由于国内的微生物检测仍处于发展早期,大部分诊断都集中在低值且刚需的领域,如结核杆菌、肝炎、HPV等。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检测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扩张。

图片关键词

(三)市场驱动因素

1. 感染性疾病的新发和再发对临床诊断提出高要求

近年来,新发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如2002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的出现及迅速蔓延,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的横行肆虐,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对临床上病原微生物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从市场需求看,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市场需求预计超100亿元。

同时,HIV、多重或广谱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沙眼支原体等经典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又死灰复燃或出现新的致病特征,各种新发和再发的感染性疾病使得病原体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例如近二十年来,中国在防治结核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期间,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了42%,结核病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但目前我国仍面临耐多药结核病发现率低、病原学确诊率低、筛查率低、耐药率高的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挑战。

2. “限抗令”推动行业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1年提出了“遏制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的呼吁。而我国自 2012 年以来,国家出台众多政策限制对抗生素的使用,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凸显。中国临床微生物相关科室建设和人员的配置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市场对抗生素管控领域的逐步重视和规范,对微生物检验科室相关检测平台设备的完善,诊断量的大幅提升等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图片关键词

3.新技术发展

各种新发和再发的感染性疾病使得病原体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相当比例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因传统检测方法无法确定病原体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从而使病情恶化。据相关文献报道,受限于传统诊断技术和方法,30%-50%的肺炎、60%-80%的脑炎脑膜炎、超40%的败血症等疾病还不能诊断出致病原因。而二代测序、数字PCR、单分子测序、分子诊断POCT、质谱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临床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环境或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分子进行无差别、无选择性的测序,测序结果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数据库比对分析,从而对样本中所包含的微生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宏基因组学检测在2014年被首次用于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诊断,成功挽救了一名14岁男孩的生命。宏基因组学检测对病原体的覆盖极其全面,不需要微生物培养,不需要根据经验进行预设,可以检测耐药突变和毒力基因,为急危重症和未明原因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四)主要技术平台和国内行业公司

目前临床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免疫方法、分子诊断、测序和质谱。微生物培养为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其他非培养技术各自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各个技术平台的特点如下图:

图片关键词

1. 微生物培养

培养法代表传统的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包括对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主要是采用生化检测,通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从而来辨别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培养是确定微生物感染的金标准。但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操作简便性、检测时间、可检测的微生物数量、灵敏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图片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领域,梅里埃和BD公司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培养技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主要有安图生物、珠海迪尔、鑫科生物、珠海美华、武汉迪艾斯等。

图:国内主要微生物培养公司

图片关键词

资料来源:梧桐树资本整理

2. 临床病原微生物免疫诊断

免疫诊断主要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测定的诊断方法。抗原检测是明确发病源的检测,而抗体检测则作为预防监测、健康评估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免疫检测侧重对样本微量物质的检测,不需要进行分离培养,精度要求高,线性范围较窄。

图片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及其生化免疫鉴定的技术壁垒较低,相对于其他检测技术平台而言,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更加成熟,处于发展稳定期。国内此类公司数量较多,如上市公司安图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万泰生物等。

图:国内主要病原微生物免疫诊断公司

图片关键词

资料来源:梧桐树资本整理

3. 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

病原微生物诊断领域,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是常规PCR技术为主,分子诊断POCT近年一直比较火热,国内参与者多数处于创业期,二代测序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项目通过LDT(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模式给临床带来了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于未知病原体的检测,二代测序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1)常规PCR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是指在 DNA 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 DNA 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步骤,在体外复制出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DNA 的过程。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突出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将目的基因片段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

图:PCR反应过程

图片关键词

资料来源:梧桐树资本整理

近年来,以常规 PCR 技术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新的 PCR 检测技术,这些 PCR 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巢式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这些 PCR 及其衍生技术有各自特点,能有效应用于不同环境的病原体检测。PCR技术在新冠2019-nCoV的检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 Beta 冠状病毒属(Betacoronavirus),该

病毒是蛋白包裹的单链正链 RNA 病毒,寄生和感染高等动物(包括人)。病毒中特异性RNA 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它病原体的标志物,疑似患者样本中能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则认为该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图: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步骤

图片关键词

常规PCR领域竞争激烈,注册产品数量和渠道扩展是新进入公司的主要壁垒。此领域培育的公司已有多家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购控股。达安基因、凯普生物、艾德生物、圣湘生物、硕世生物等上市公司都是此领域的明星标的。整体的技术壁垒不高,但是注册审批、渠道等为主要壁垒,新进入者难度较大。

从需求端看,PCR实验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净化环境、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需要大量认证,因此也一定程度限制了PCR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医疗机构临床PCR实验室的房间布局、人流物流、房间压力、排风、设备配置等有明确要求,下图为一般PCR实验室的布局:

图片关键词

新冠疫情下,核酸检测作为新冠肺炎确诊“金标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检测工作,已多次对提升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作出重要部署,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分子诊断行业发展的政策:

图片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也一定程度会促进其他分子诊断项目的发展。分子诊断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代。

2)分子诊断POCT

传统PCR核酸检测技术受流程繁琐、操作复杂、需集中送检等限制,耗时相对较长,无法实现几个小时内出具报告。无需实验室环境、检测时间更短、手段更便捷、准确率更高、更安全的核酸检测迭代技术为临床迫切所需。

分子诊断的POCT产品能够完成样本制备、DNA扩增、DNA分析的全封闭、全自动流程,实现样本进-结果出(Sample in-Answer out)的目的,集成了分子诊断技术和POCT技术,突破了现有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的限制,有效缩短了检测用时,提升了便捷程度。

国内也有一批公司积极的在分子诊断POCT领域布局,并且不少以获得知名投资机构投资。

图片关键词

3)二代测序NGS

二代测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领域的技术主要是宏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直接对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鸟枪法(shotgun)”大规模平行测序,得到的序列信息与已知微生物数据库比对分析,判断样本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

在临床病原体感染尤其是急危重症感染中,患者往往因为遗传性疾病、肿瘤、营养不良、器官移植、药物等因素导致免疫缺陷,除了遭受普通感染外,尤其容易受到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条件致病菌在环境和人体中常见,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不致病,但在宿主免疫功能缺陷时入侵宿主细胞。这类感染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复杂,不能根据经验提前预判(已知的致病性微生物超过10000种),常规检测方法无法覆盖。

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物的发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研究显示,我国外科ICU和综合ICU的严重脓毒症(严重感染)患病率分别为8.7%和37.3%,全国每年死于脓毒症的病例超100万。(资料来源:中国脓毒症流行病学现状,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年1月)

mNGS在检出率和准确性上的巨大优势,并且病原体覆盖广、准确性高,还可以获取耐药突变信息和毒力基因,mNGS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可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临床指南也层出不穷:2016年,美国药监局(FDA)发布mNGS体外诊断产品指南草案;2018年,mNGS被写入中国成人院内感染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诊断和治疗指南。同年,mNGS被提议用于儿童呼吸道细菌和病毒感染诊断;2019年,mNGS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首个专家共识发布。

NGS 在微生物领域额应用,目前全球还没有相关领域的注册试剂获批。国内外是通过 LDT 的方式开展。国内在宏基因组领域布局的公司越来越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大基因,金匙基因等。

图片关键词

4)临床病原微生物质谱诊断

微生物质谱(MALDI-TOF MS)鉴定微生物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已知菌种建立数据库,通过质谱检测获得细菌核糖体蛋白的指纹图谱,将其与数据库中的参考图谱比对后得到鉴定结果。

图片关键词

由于生物质谱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广、检测速度快等优势,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用于多类型样本中细菌和真菌的直接鉴定,并在药敏检测、微生物耐药性分析和毒力研究等方面也已显现成效。

图片关键词

但是一是质谱机器昂贵,二是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菌种鉴定领域的应用,除了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质谱菌种鉴定数据库,数据库中图谱的质量、数量都将直接影响鉴定的成功率与准确率。因此国内微生物质谱市场主要被布鲁克和梅里埃两个进口品牌占据。国内厂家近年在技术上不断追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质谱公司。

图片关键词

图:国内主要微生物质谱公司

5)主要微生物诊断跨国公司

1.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

生物梅里埃公司创建于1963年,是全球领先的微生物诊断企业。2019年全球销售收入26.75亿欧元,临床诊断的销售约占生物梅里埃总业务的83%,全年增长近8%,达22.08亿欧元。

生物梅里埃在微生物检测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全自动VITEK微生物培养系统占据全球一半左右的微生物培养市场份额。

图片关键词

生物梅里埃微生物系列产品包括BBACT/ALERTVIRTUO微生物检测系统、ACT/ALERT3D自动化微生物检测系统、全自动鉴定药敏系统VITEK、 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VITEK MS、试剂条API、自动化平板接种系统Previ Isola、自动化革兰氏染色仪Previ Color Gram等。

2013年9月生物梅里埃以4.5亿美元收购 BioFire,获得分子诊断POCT产品FilmArrayTM多重 PCR 系统,可实现对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病)、胃肠道感染、脑膜炎/脑炎、败血症等疾病的全自动分子诊断。FilmArrayTM多重 PCR产品销售收入近年来一直保持高增长。

2.美国BD公司

BD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医疗设备、医疗系统和试剂的医疗技术公司之一。公司于1897年在纽约成立,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富兰克林湖,业务遍及全球。公司的业务可分为BD医疗、BD诊断、BD生物科学三大类。公司营业收入为172.90亿美元。

BD诊断部门为包括医疗相关性感染(HAIs)在内的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提供快速、准确的分析设备。产品线包括FX 全自动血培养仪、Phoenix100/M5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BACTEC Mgit960/320结核快培及药敏分析系统、BD-Bruker MALDI BiotyperTM 快速质谱鉴定系统、BD KiestraTM临床微生物全自动流水线系统等。

3.贝克曼库尔特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产品提供商,公司2011年被Danaher丹纳赫集团整体收购。

2014年贝克曼库尔特收购西门子医疗诊断的临床微生物学业务。西门子临床微生物学业务是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ID/ AST)的公认领导者。该业务已经在全球经营超过6000个已安装的仪器。微生物产品线包括MicroScan仪器、MicroScan面板和消耗品,以及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4. 赛沛Cepheid

赛沛1996年创立于加利福尼亚州,其核心产品GeneXpert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样品制备、扩增与检测完全整合的定量PCR仪,使得即使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也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复杂的分子检测。2016 年9月Cepheid被丹纳赫以40亿美元收购。

GeneXpert已经上市试剂盒产品可检测项目包括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肠病毒(Enterovirus)、白血病(leukemi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TB/RIF)、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丙肝病毒(HCV)等,最成功的产品是检测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Xpert MTB/RIF)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Xpert MRSA)的测试盒。

图片关键词

图:赛沛公司收入情况

5. 布鲁克Bruker

布鲁克公司成立于1960年,总部位于美国。布鲁克公司以生产质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光学轮廓仪、摩擦磨损测试设备、X 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高水平、高精度分析仪器享誉全球科技界。

布鲁克MALDI Biotyper 微生物鉴定系统允许使用者自建数据库,而且提供连接端口,方便与微生物实验室其它系统整合,MALDI Biotyper 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微生物解决方案。

03

投资建议

从投资角度看,病原微生物诊断赛道市场足够大、规模过百亿且市场格局远未形成;发展潜力巨大,新发、再发、未知微生物感染现状严峻;新冠影响下,从政府端、医院临床端、产业端到普通百姓,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认知和重视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领域的投资机会可以从一些维度考量:

1. 按照疾病图谱看,发病率靠前的肝炎、性传播疾病等市场竞争激烈,而在呼吸道、结核、一些条件致病菌等领域,愈加收到临床重视,国内开始出现优质标的;

2. 技术发展趋势看,传统培养技术虽然为金标准,但主要市场被梅里埃和BD公司牢牢占据,非培养新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急需,例如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为危急重症感染的诊断带来了解决方案,分子诊断POCT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层或门诊可以方便的使用先进的PCR技术;

3. 从企业产品组合角度,单一产品或单一技术平台很难满足复杂多变的微生物感染诊断需求。该领域优秀的公司无一不是能够提供多种技术、多产品线的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多产品线、产品联检方案、不同技术组合方案的公司,将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