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0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关注用药安全,基因检测开启“个体化处方”时代

2021-09-22 09:20:56 webadmin 69

导读:

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一直是临床的关注重点,而个体化用药已成为未来人人基因组临床应用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1959年“遗传药理学”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cogenomics, PGx) 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得以快速发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作为该计划的前沿研究方向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基石,药物基因组已成为将基因组信息整合到临床实践、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的首选领域之一。医生可参考基因检测结果,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等方面帮助患者实现个性化评估、预测和治疗。




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用药成为趋势

1、个体化用药的应用迫在眉睫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为149.9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持续增加[1]。此外,无效用药问题也同样严峻,许多药物有效率偏低,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预测,2025年我国慢性病药物费用将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属于无效支出,由此导致的费用支出和病情延误不仅劳心伤财,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2,3]


因此正确选择药物与合适剂量,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非常重要。药物基因检测可以为医生制定处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实现根据“基因型”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给药。


2、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与遗传密切相关

影响药物代谢与效应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病理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导致的个体间药物代谢与效应差异平均占60%,部分药物甚至可达95%[4]。以遗传多态性为基础的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转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与疗效或不良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以此逐步实现精准的个体化用药。


3、药物基因检测行业规范化文件指导合理用药

美国和欧盟先后开展了多项关于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并针对新药研发中的药物基因组学制定了相关指导原则和规范。截至2020年4月已有280余种药物经FDA批准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标志物标签,用于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患者在应用药物前对疗效和毒性进行预测[5]。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 (PharmGKB) 自2005年设立至今,也已标注700余条药物基因组学的注释信息[6]。这标志着“药物基因组学时代”已经来临。



201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随后国家科技部设立了精准医学专项,整合全国资源,建立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更为重要的是建立适合中国人药物基因检测目录和生物标志物。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中规范了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并提出“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是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 。

——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4、“个体化处方”时代开启

肿瘤靶向诊疗作为个体化医疗的“排头兵”效果显著,而药物基因组学在心血管、精神、神经和消化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以广谱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为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研究发现,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等位基因人群,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Stevens-Johnson综合征 (SJS) 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13.4倍[7]


FDA批准在卡马西平药品说明书中增加汉族及东南亚裔人群在服用卡马西平前进行HLA-B*1502等位基因筛查的建议,HLA-B*1502阳性的个体应慎用卡马西平。

——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通过将药物基因组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在医嘱开立时触发相应规则并呈递后续决策信息,实现其最大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个体治疗方案,保障用药安全,改善公众健康水平。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