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达350万,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可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我国每年要花1500亿左右的经费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平均治疗费用达1.8万元/人。虽然临床上心脑血管药物品种繁多,但药物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不足60%,例如:(1)30%-70%的患者对他汀类降
2021-06-17 webadmin 1050
2017年8月,来自德国,瑞士,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从预测性基因检测中受益更多,针对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测性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他们作出关于化疗的正确决策。 该研究对应文章发表于最新上线的Annals of Oncology杂志,名为"Prognostic value of MACC1 and 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 status f
2021-06-17 webadmin 231
1、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2、变异: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不同个体之间不完全相同。遗传决定了物种的延续,变异有利于物种的进化。核酸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在于其碱基的排列顺序,病毒核酸复制时能够产生完全等同于原核酸的新的核酸分子,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病毒的突变机率较高,决定了病毒遗传的变异性。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会因为核酸的复制、装配等各种因素
2021-06-10 webadmin 426
打完新冠疫苗也有可能感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回应每经:我国目前疫苗是“防发病”而非“防感染”◎我们现在疫苗定位是二级预防,保护率是针对发病的,不是针对感染的。所以会有一些人打完疫苗也可能被感染。◎不管接种人群的免疫消退到什么程度,打过疫苗的人跟没有打过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打过疫苗的人哪怕抗体一点都测不出来了,他体内还有大量的免疫记忆细胞,只要再碰到病毒,就会有很强的免疫基础。每经记者 张蕊
2021-06-09 webadmin 798
益生菌的概念已经火了很多年,常居C位的肠道益生菌更是借助着科学界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东风,CNS级别的文章层出不穷。登上CNS封面的益生菌研究成果但其实人体的皮肤上也存在“益生菌”,近年来相关研究也与日俱增,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来自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自由科学撰稿人Michael Eisenstein在 顶级期刊 Nature 上撰文向我们揭示了一群不一样的细菌。https://www.na
2021-06-02 webadmin 104
基因检测助力精准用药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一部分人疗效很好,一部分人没有疗效,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产生了毒副反应,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种药物在不同人中作用不同,甚至相反的呢?这其中有环境、年龄、身体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基因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医生开药遵循的剂量信息是经过大量测试后获得的,但所有药物在测试过程中都是以群体作为
2021-05-26 webadmin 144
收录于话题研究发现,多种常见处方药物(华法林,氯吡格雷,他汀,硝酸甘油/酒精,叶酸, 降尿酸药物, 癫痫药物等)在人体内的代谢与基因密切相关。基因不同,人体对特定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强弱如果药物在体内代谢较慢,容易积聚而引起药物性肝炎,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快,就会导致常规剂量疗效降低或者无效,延误病情!!但是盲目地增加剂量
2021-05-20 webadmin 794
“站着都能睡着”“熄灯就睡了,真的是秒睡啊”你日常生活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呢?医生提示:这种不分场合的秒睡或是快速睡着的,很有可能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病了。 医生介绍,不受控制地犯困、秒睡,发作性地抽倒、好似“断电”,是典型的发作性睡病症状。我国约有70万名发作性睡病患者,儿童患者较多。研究发现,遗传、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反应等可致病发。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
2021-05-19 webadmin 161